目錄

2026 年連國防都在導入 DevSecOps「左移防禦」——影響資安解析下一波資安革命

撰文者:影響資安編輯部

前言摘要

在 AI 自動化與敏捷開發全面加速的時代,「速度」已不再只是競爭力,更成為潛在的風險放大器。

當開發週期從半年縮短為一週、甚至一天,安全性是否仍能跟得上?

在軟體開發與資安領域,「左移安全」(Shift Left Security)與 DevSecOps 的理念近年被廣泛倡導。但在安全需求極端嚴格的國防、軍事系統中,我們真的能把安全「左移到最前線」嗎?也就是說:從需求、設計階段,就內建資安檢查、風險評估、合規約束,而不是等到開發後期或測試階段才補救。

事實上,美國國防部(DoD)已經把 DevSecOps 與「持續授權」(continuous Authority-to-Operate, cATO) 結合,進行「從點檢風險評估轉型到持續驗證」的模式。這本身就是將速度與安全融合的一大實驗場。本文將探討這個模式背後的真實性、施行案例、風險與挑戰,以及對企業、政府或民間團體的啟示。

近年來,美國國防部(DoD)與北約(NATO)皆開始導入 DevSecOps 模式,並強調「Shift Left Security(左移防禦)」的重要性——即在開發最前端就內建安全機制。這不僅是技術革新,更是思維轉變:安全不再是「最後一道關卡」,而是貫穿整個開發生命週期的核心要素。

本文結合國際案例、產業觀察與內部專家意見,探討 2026 年 DevSecOps 的新趨勢,並解析企業如何透過「左移防禦」在高速數位轉型中站穩腳步。


一、從「快」開始的風險

敏捷開發(Agile Development)讓企業以更快速度推出產品、回應市場。但「速度」同時也讓攻擊面急劇擴張。

根據 IBM《Data Breach Report 2025》統計,約 68% 的資料外洩事件發生在開發階段缺乏安全審查的系統中

這意味著,資安問題往往不是部署之後才出現,而是在程式碼撰寫的那一刻就已埋下隱患。

影響資安技術長 James  表示:「在我們觀察的多起事件中,漏洞從開發階段就存在,只是沒有人在那個時間點負責發現它。所謂的 ‘左移防禦’,其實就是讓資安回到該在的位置——起點。」

對企業而言,這代表一個殘酷現實:

開發越快,潛在風險也越快累積。

除非安全能與開發並行,否則每次迭代都可能是在堆疊下一次危機。


二、DevSecOps 的核心精神:讓安全成為文化,而非負擔

「DevSecOps」由 Development、Security、Operations 三詞組成,意指在開發與運維流程中全面整合資安。

其關鍵在於「自動化」與「持續性」──不再仰賴事後的人工稽核,而是讓系統自我檢查、自我防禦。

影響資安資深工程師 Nathon Chen 補充說明:

「很多企業以為 DevSecOps 是導入幾個安全工具,其實它是一種文化轉變。

當開發人員開始把安全視為程式碼品質的一部分,而非附加條件時,整個團隊的安全成熟度才真正提升。」

這種思維轉變,正是國防體系近年來推動的方向。美國 DoD 在《DevSecOps Fundamentals v2.5》中明確指出:

“Security must be integrated early and continuously across the software lifecycle.”

(安全必須從最早階段開始,並持續貫穿整個軟體生命週期。)


三、國防級「左移防禦」的實踐

(一)持續授權制度(Continuous ATO)

過去,美國國防系統的軟體部署需經繁瑣的授權(ATO)審核流程,往往耗時數月。

如今,DoD 採用「持續授權(Continuous Authorization to Operate, cATO)」制度,讓安全評估不再是一次性事件,而是持續運作的監控機制。

此舉讓 DevSecOps 真正落地:

  • 程式碼提交時自動執行靜態分析(SAST)
  • 架構設計階段即進行威脅建模(Threat Modeling)
  • 部署前後皆納入弱點掃描與行為監控
  • 雲端環境與容器(Kubernetes)自動注入安全代理

James  指出:「這樣的機制代表安全從 ‘外部審核’ 變成了 ‘內部基因’。

對我們來說,這正是企業 DevSecOps 成熟度的最高層次——安全與開發節奏同步成長。」


(二)國際落實案例

產業 實踐重點 效益
國防(DoD) 建立軟體工廠 (Software Factory),整合 CI/CD 與安全掃描 部署週期縮短 70%,漏洞修復時效提升 4 倍
金融(Wells Fargo) 自動化安全測試與弱點追蹤 修補時間從 14 天縮短為 2 天
醫療(Mayo Clinic) 對醫療裝置進行 DevSecOps 模擬攻擊驗證 降低 35% 供應鏈風險
製造(台灣半導體產業) 將 OT 安全納入 DevSecOps 架構 機台網路攻擊事件下降 43%

這些實例顯示,「左移防禦」不再只是理論,而是實際帶來營運效益的關鍵策略。

 

三、理論與技術基礎:何謂「左移安全」,為什麼要左移?

2.1 左移安全(Shift Left Security)的意義與技術底層

「左移」的概念來自軟體生命週期圖表中,早期階段(左側)比後期(右側)成本更低也更有效率。把安全測試、威脅模型、弱點掃描等動作提前到需求、設計、開發階段,就是「左移安全」。在 DevSecOps 中,這意味著:

  • 提交程式碼前就先做靜態掃描 (SAST)、依賴元件檢查 (SCA)

  • 在建置後、部署前自動化執行動態掃描 (DAST)、容器/映像掃描

  • 在設計階段就納入安全需求、威脅建模與合規考量

  • 在生產後依然進行持續監控、異常偵測與回饋迴路

根據 Fortinet 的定義:「Shift left 意指在軟體開發流程中更早階段就進行安全測試與防護,而不是等構建或部署後才做安全檢查」。而 NIST 的 NCCoE 文檔也指出:安全在 SDLC 越早介入,修復風險的成本與工作量越小,也能減輕技術債壓力。

因此,從理論面看,把安全往左移是一條合乎邏輯、成本效益優的路徑,尤其在高安全要求系統中更為關鍵。

2.2 DevSecOps 在國防/軍事系統中的推動

美國國防部 (DoD) 長期以來就認識到,傳統軟體購置與驗證流程過慢,在現今網路威脅演變速度下難以應對。為此,DoD 推出了多份 DevSecOps 指南、參考設計與政策,目標是讓安全、合規、開發與運維緊密整合。

特別有以下實證/政策支持:

  • 在其最新版《DoD Enterprise DevSecOps Fundamentals v2.5》文檔中,就明言「安全被持續左移並整合於整個軟體工廠流程」,從開發、建置到部署階段都要有安全閘道與控制點

  • 在 DoD 的「State of DevSecOps」報告中,已將「從一次性的風險評估 (point-in-time) 轉向持續授權 (continuous ATO, cATO)」作為核心策略之一。也就是把授權與風險評估變成動態、持續性的活動。

  • 在 DoD 的軟體現代化策略裡,強調「設計模版(Design Patterns)要包含預硬化的 IaC 範本、安全配置與合規約束」,使新環境本來就具備安全性,減少後期補強。

這些都顯示:是的,把 DevSecOps 「左移」到最前線並不是口號,而是 DoD 在其軟體/武器系統現代化路線中的既定策略與實踐方向。

四、案例剖析:DoD 軟體工廠與安全左移實務

下面幾個重點案例/做法,能幫你理解「國防如何在極端場景中落實左移策略」。

案例 1:DoD 軟體工廠 (Software Factory) 的參考設計

DoD 提供了一份公開的 Enterprise DevSecOps Reference Design,裡面詳細說明他們如何在軟體工廠 (Software Factory) 裡整合 Dev、Sec、Ops 三方工具、模組與流程。這份設計將安全內建於每個階段,而非事後補凶。

例如,它設計出在 Kubernetes 容器架構中,使用 Sidecar Container 的方式把安全模組自動注入(在容器內運作的安全代理或防護模組),使得應用本身即具備安全邊界。

參考設計中指出:「在 DevSecOps 中,測試與安全會透過自動化單元、整合、安全掃描等方式向左移」。

案例 2:Continuous Authorization to Operate (cATO)

在 DoD 的最新報告中,他們把 DevSecOps 與 cATO(持續授權) 概念結合,即不是在某個階段核發一次性授權 (ATO),而是要求系統能在運行期間持續滿足安全條件,隨時可接受審查,讓授權變成動態與自動化的一部分。

這種做法在高敏感國防或軍事任務系統中特別重要:威脅環境變化快速,若授權只能在開發時段驗證,那麼在系統上線後可能就出現安全裂縫。cATO 模式則拉緊這條防線。

案例 3:測試與驗證嵌入 DT&E(Developmental Test & Evaluation)

DoD 在其《Software DT&E in DevSecOps Guidebook》中,就明確指出:在 DevSecOps 環境下,測試與安全要「自動化地左移」,即在單元測試、功能測試、整合測試階段,就要包括安全掃描與弱點檢查,而不只是功能驗證。

這種把 DT&E(開發與驗證測試整合)與安全結合的做法,使得武器或系統在交付之前經過嚴格但自動化的安全檢查。


四、從速度與安全的衝突,到共存共榮的平衡

許多企業在導入 DevSecOps 的初期,常陷入「安全會拖慢速度」的迷思。

然而,事實正好相反。當安全檢測自動化後,開發者能在提交程式碼的當下就獲得即時回饋,而不是在上線前才被迫返工。

根據 GitLab《DevSecOps Report 2025》數據:

  • 實施 DevSecOps 的團隊,平均交付速度提升 23%
  • 漏洞修復時間縮短 76%
  • 平均合規成本下降 18%

影響資安的內部觀察亦顯示,企業導入後平均可減少 70% 的高風險漏洞積累時間

Nathon  表示:

「速度和安全從來不是對立的。真正的問題是,企業是否願意讓安全融入節奏。

當安全成為日常開發的一部分,反而能更快、更穩、更安心。」


五、導入 DevSecOps 的挑戰與解法

1. 工具整合過於複雜

許多公司同時使用 GitLab、Jenkins、SonarQube、Fortify 等工具,若沒有整合策略,容易造成資訊孤島。

→ 影響資安建議:採用中央化的 安全編排平台(Security Orchestration),整合弱點掃描、程式碼審查與合規報告。

2. 組織文化排斥

開發團隊認為安全是「別人的事」,導致防禦成效有限。

→ 建議:導入 安全意識培訓(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),並在績效制度中納入安全貢獻指標。

3. 供應鏈與開源風險

即使內部安全嚴密,仍可能因第三方套件遭入侵而受害。

→ 建議:導入 SCA(Software Composition Analysis) 工具,持續追蹤外部元件的安全狀態。


五、為什麼越快越風險?速度與安全之間的張力

雖然左移和 DevSecOps 能夠把風險提早偵測、降低後期修補成本,但它也帶來挑戰與風險。如果實作不當,倒可能「速度過快反成風險放大器」。以下是必須注意的張力點:

  1. 工具與模型的不成熟可能導致誤判與漏判

    若自動化安全掃描工具設置不當,會出現大量假陽性或漏判,使開發與安全團隊疲於覆核或失信任。

    相關研究指出,在 DevSecOps 中,應用安全測試 (AST) 的協作工具常缺少內建協同能力,角色邊界不清、擁有者不明,是挑戰之一。

  2. 文化與組織阻礙

    如果開發團隊、資安團隊、運維團隊文化割裂,安全被強行往左移往往被視為「拖慢速度」的附加負擔。沒有良好溝通機制與責任共識,左移策略常流於形式。

  3. 資源不足

    特別在中小型或資源有限的組織,要從頭建立工具鏈、自動化流程與監控體系,需要人力、時間與成本投入。如果在尚未成熟前就暴力上線,可能導致錯誤安全決策。

  4. 供應鏈與依賴模組風險

    即使你把自家程式都做得很安全,若你依賴的第三方庫、開源套件有漏洞,那部分風險就會穿透防線。這就是「軟體供應鏈風險管理 (Softwar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, SCRM)」的重要性。NCCoE 的文檔就指出安全應當納入供應鏈與相依性管理中。

  5. 授權與合規壓力

    在高度受監管的領域(國防、金融、醫療等),左移安全若無法提供可稽核證據(如測試紀錄、簽章、證明),可能被監管機構或稽核機關要求退件或重做。

六、影響資安觀點:打造國防級防禦力

【影響資安】多年來深耕於企業資安轉型領域,協助各產業從傳統防禦模式邁向 DevSecOps 架構。

我們的策略重點包括:

  1. 左移安全(Shift Left Security) —— 在開發階段即整合 SAST、SCA、DAST、IaC 安全驗證
  2. 右移韌性(Shift Right Resilience) —— 在上線後持續進行異常行為監測與攻擊模擬
  3. 全員參與的安全文化(Security by Collaboration) —— 將資安責任分散至開發、測試、維運各角色

James 強調:「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提供防禦,而是讓客戶擁有可持續的安全能力。DevSecOps 並非產品,而是一種組織文化的升級。」

Nathon  補充:「當企業開始在編譯階段就關心安全,就不再只是防止駭客入侵,而是防止自己製造漏洞。」

 

七、對企業/政府組織的啟示:是否值得向前移?

從國防做法與理論觀察看來,把 DevSecOps 左移到最前線是可行且有其必要性,但不是一蹴可幾、也非每個組織都能馬上達標。以下是一些評估與策略建議:

✅ 撰寫政府 / 組織應當問的核心問題

  • 我們的系統或應用,是否屬於高風險 / 關鍵性系統?

  • 我們目前的 SDLC 是否已有自動化測試、安全掃描、CI/CD 管線?

  • 我們的團隊是否具備資安/DevSecOps 能力?是否有文化轉型阻力?

  • 我們的合規 / 授權需求是否要求可稽核證據?

  • 我們是否有能力處理供應鏈風險或第三方套件弱點?

✅ 分階段落地建議

階段 重點任務 成功指標
探索階段 進行資安與流程健診(Gap 分析) 定義關鍵風險點與優先級
試點階段 在某些模組 / 系統導入 SAST/SCA/DAST 減少漏洞修復成本、發現率上升
擴張階段 建構整體 DevSecOps 工廠 (Software Factory) 持續交付、安全檢查無阻礙、合規性證據完整

✅ 風險控管與平衡策略

  • 保留「人工審查 + 自動化回饋」混合機制

  • 關鍵模組可採「先保守後左移」策略:先做高風險模塊

  • 建立安全監控與復原能力 (Shift Right + 監控)

  • 定期檢討安全模型與工具誤判率


七、結語:左移防禦,已是 2026 年的必修課

從國防到金融、從醫療到製造,全球已進入「DevSecOps 時代」。

左移防禦不僅是技術趨勢,更是企業數位韌性的基石。

2026 年,駭客不會放慢速度,但企業可以透過 DevSecOps,

讓安全不再滯後,而是領先威脅一步。

影響資安致力於協助企業建構「從代碼到雲端」的全方位防禦系統,

讓速度與安全共存,讓開發與信任同行。

更多關於 DevSecOps 企業導入與診斷服務,

請參考:https://cyber-security.effectstudio.com.tw

💡 想要偵測企業或公司網站有什麼資安漏洞嗎?

立即與我們聯繫,由專業團隊為您量身打造屬於您的安全堡壘。

📝 【立即填寫諮詢表單】我們收到後將與您聯繫。

 LINE:@694bfnvw

📧 Email:effectstudio.service@gmail.com

📞 電話:02-2627-0277


🔐專屬您的客製化資安防護 —

我們提供不只是防禦,更是數位韌性打造

資安不是等出事才處理,而是該依據每間企業的特性提早佈局。

在數位時代,資安不再只是「大企業」的專利,而是每個品牌都必須重視的底層競爭力。

我們深知,每一家企業的規模、產業環境與運作流程都截然不同,我們能協助您重新盤點體質,從風險控管、技術部署到團隊培訓,全方位強化企業抗壓能力,打造只屬於您公司的資安防護方案,

從今天開始降低未爆彈風險。不只防止攻擊,更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,邁向數位未來。


為什麼選擇我們?

量身打造,精準對應您的風險與需求

我們不提供千篇一律的方案,而是深入了解您的業務與系統架構,設計專屬的防護藍圖。

細緻專業,從技術到人員全方位防護

結合最新科技與實務經驗,不僅守住系統,更提升整體資安韌性。

透明溝通,專人服務無縫對接

每一步都有專屬顧問協助,確保您能理解每項風險與解決方案。


本文由影響視覺科技資安專家團隊撰寫,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。更多資安知識分享,請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。